養(yǎng)生最簡單的十八個辦法
2009-02-06 15:21 來源:39健康網(wǎng) 【字號:大 中 小】
????天天養(yǎng)生十八法[收藏]發(fā)表于 2009-02-01 15:40標簽:分類: 養(yǎng)生之道 一、節(jié)食欲 食不過飽,定時定量,保證消化器官健康無病。
????二、忌怒氣 遇事不怒,不生氣,不發(fā)脾氣,以免損害身心健康。
????三、發(fā)常梳 常梳理頭發(fā),撫模顱頂,能促進新陳代謝,起到健腦、清神智的作用。
????四、面多擦 洗面頰,多用軟毛巾擦,包括干洗臉。能益智凝神,面頰紅潤無皺紋。
????五、舌舔腭 經常以舌尖抵住上腭,閉氣凝神,可以提神補氣養(yǎng)心,多生津液,健脾胃。
????六、齒數(shù)叩 上下牙齒對齊,咬緊,嗑叩數(shù)次。特別是在子夜堅持做幾遍,能固牙齒不脫不裂,使咀嚼肌健康有力。
????七、呵濁氣 在空氣新鮮處多行深呼吸,可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增進呼吸系統(tǒng)的機能。
????八、咽津三 唾液是個寶,能使消化好。多生津液,使其充滿口腔,再分三口連續(xù)運氣下咽。尤其是子夜做津三咽數(shù)次,有開胸理氣、增強內臟器官的功能,可以祛病延年益壽。
????九、目運轉 著重視神經各種肌肉的鍛煉。旋眼球、經常遠眺,做視力保健等。
????十、耳常彈 輕震耳輪,彈動耳肌,包括嗚天鼓等,以增強聽覺神經的功能。
????十一、脊背暖 背部一定要保持暖和。
????十二、胸宜護 護胸和暖背是保持體溫和保證軀體健康的關鍵。對心肺肝脾腸胃腎等器 官都有保健作用。
????十三、腹自揉 腹部肌肉的運動可促進胃腸蠕動。用手掌在腹部揉搓按摩,能助消化,消除淤積,益氣強身,舒通內臟經絡。
????十四、谷道托 每天運氣提氣使肛門括約肌做幾次收縮和舒張動作,增強括約肌的功能,可以提神補元氣。
????十五、肢節(jié)搖 經常進行體育運動和勞動鍛煉。
????十六、足心搓 腳心為人之海底。每晚洗腳,適當摩搓腳心幾十次,或以兩腳掌相對抵摩,可收到益氣血、清濁通絡,解除疲勞以及吐故納新的效果。
????十七、便禁言 大小便時,緊閉口、握雙手、神守舍。能益智、補氣、提神、健身。
????十八、凈體膚 講衛(wèi)生、保健康,常洗澡,不生病,精神煥發(fā),延年益壽。
????延伸閱讀:
????《黃帝內經》健康小秘密
????1. 養(yǎng)生的秘訣之一是不要使自己過于勞累。當人體過度勞累時,陽氣會亢盛過度,陰精逐漸消耗。如果這樣多次反復,則陽愈盛而陰愈虧。陰陽失去平衡,人就要生病了。
????2. 養(yǎng)生的一大秘訣是不要發(fā)怒。人在大怒的時候,陽氣向上涌,血隨氣升而淤積于上半身,與身體其他部分阻隔不通,就會致病。
?
????3. 春季邪氣傷人,多病在頭部;夏季邪氣傷人,多病在心;秋季邪氣傷人,多病在肩背;冬季邪氣傷人,多病在四肢。
????4. 人體的陰陽是相對平衡的。如果陰氣太盛,則陽氣受損而為?。蝗绻枤馓?,則陰氣耗損而為病。陽氣太盛表現(xiàn)為熱性病癥;陰氣太盛表現(xiàn)為寒性病癥。
?
????5. 人體全身有大的關節(jié)12處,小的關節(jié)、骨縫354處。人體生病時,這些是邪氣客居的地方,因此,治病時自己可以在這些地方采用針灸、刮痧、拔罐等方法,祛除邪氣。
????6. 診脈最好的時間是清晨,這時候陰氣未被擾動,氣血也未受到擾亂。
?
????7. 做夢與健康:陰氣盛則夢見大水;陽氣盛則夢見大火;上身氣盛則夢見飛騰;下身氣盛則夢見下墜;肝氣盛則夢中發(fā)怒;肺氣盛則夢中啼哭。
????8. 陽氣太虛的人,最危險的時候是陰氣極盛之夜半;陰氣太虛的人,最危險的時候是陽氣極盛之中午;寒熱交錯的病,最危險的時候是陰陽交會的清晨。
?
????9. 辛味走氣,氣病不可多食辛味;咸味走血,血病不可多食咸味;苦味走骨,骨病不可多食苦味;甜味走肉,肉病不可多食甜味;酸味走筋,筋病不可多食酸味。
????10.久視勞于精氣而傷血;久臥陽氣不伸而傷氣;久坐則血脈不暢而傷肉;久立則勞于腰膝而傷骨;久行則勞于筋脈而傷筋。
?
????11. 形體安逸但精神苦悶的人,病多發(fā)生在經脈;形體安逸精神也愉快的人,病多發(fā)生在肌肉;形體勞苦但精神愉快的人,病多發(fā)生在筋;形體勞苦而精神苦悶的人,病多發(fā)生在咽喉。
????12. 春季治病多取各經的絡穴;夏季治病多取各經的俞穴;秋季治病多取六腑的合穴;冬季治病應多用藥品,少用針刺。
?
????13. 望面部顏色變化可以知道生的什么?。狐S色、赤色為熱病,白色為寒病,青色、黑色為痛病。
????14. 五實五虛。五實:脈盛是心受邪;皮熱是肺受邪;腹脹是脾受邪;二便不通是腎受邪;胸悶是肝受邪。五虛:脈細是心氣不足;皮寒是肺氣不足;飲食不入是脾氣不足;泄利是腎氣不足;氣少是肝氣不足。
?
????15. 五臟精氣安靜則精神內守,躁動則易于耗散,這時外邪就容易侵入人體。
????16. 為什么未病、小病容易治呢?這是因為病邪新侵入人體,沒有定著一處,推它就向前,引它就停止,迎其氣而瀉之,其病是立即可治愈。
?
?
?
???17. 如果秋天咳嗽,是因為肺受了外邪。如果是其他季節(jié)咳嗽,是各臟傳給肺的。春天肝先受邪,夏天心先受邪,秋天肺先受邪,冬天腎先受邪。
???18. 人身的陽氣主護衛(wèi)于外,陰氣主營養(yǎng)于內。凡不利天氣傷人,外表陽氣最先受邪;凡飲食起居失調,內在陰氣先受損傷。
?
編輯:Jenny Du
相關新聞
- 哮喘的中西醫(yī)結合防治(26 19:31:43)
- 體虛感冒的中醫(yī)防治(26 19:30:09)
- 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的中醫(yī)防治(26 19:23:28)
- 女性的五期飲食調養(yǎng)(26 18:28:42)
- 肛腸病的中醫(yī)防治(26 18:27:58)